專案簡介
桃園市每年近1萬6,000件民眾陳情案件,其中約4成5屬於空氣污染案件。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8年引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定義,將戶外空污訂為人類致癌物,並提出長期暴露於PM2.5濃度高達35ug/m3的環境,肺癌致死率恐提高到15%。另依據統計,全球每年有700萬人因為空污而提前死亡,而臺灣截至2023年十大癌症排行,肺癌已蟬聯42年第二名,顯示良好的空氣品質是重要的,如何防制並降低大氣中的PM2.5濃度亦是近年最為關注的課題。
因應近年物聯網技術提升,桃園市政府環保局將2014年起迄今導入的各種科技裝置及軟體,以物聯網架構進行整合及強化,將環境監控中心定位為戰情中心,並將所有稽查裝置與系統視為不同物件,包含稽查員手持平板、E化派遣的定位系統、空品感測器、氣象儀器、智慧空品平台、AI判煙系統等,來組織成物聯網平台(IoT Platform),用以強化工業區的空品治理策略。
執行效益
透過空氣品質感測物聯網平台主動分析及鑑別污染熱區,統計2021年至2023年輔助稽查空污案件達3,319件次,其中告發137家次、裁罰金額達新臺幣2,175.2萬元;藉由AI判煙系統告發1家次、裁罰金額新臺幣16萬元;另統計2023年民眾滿意度達97.2%。
統計2022年布建區域細懸浮微粒(PM2.5)減少排放量達205公噸,另統計桃園市2016年至2023年PM2.5濃度從19.4μg/m3下降至12.9μg/m3,已低於環境部空氣品質標準(15 μg/m3),顯示桃園市工業區空品治理已有初步成效,透過物聯網平台除可強化稽查效能、持續即時監控及告警外,也可作為區域污染事件應變及決策使用。
透過空品感測物聯網平台,以智慧治理方式監控工業區空氣品質,期各廠家發揮污染控管之自主管理機制,遏止PM2.5等污染物質之任意排放,降低因吸入過多空氣污染物致病之可能性,實現市民的健康與福祉。空品感測物聯網平台搭配E化派遣方式,化被動為主動,期能即時且有效解決民眾陳情工業區異味污染問題,強化該些區域空品治理策略,可提高生活環境品質,打造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