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早期都是用電話受理民眾的空氣污染陳情案件,但空氣污染案件有時候會突然消散得比較快,稽查人員趕到陳情現場時不容易採集到一些相關物證,民眾對於空氣污染陳情案件的數量居高不下,所以我們就思考怎麼樣能夠迅速有效地做環境稽查。」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稽查科張展銓技正,首先說明空氣污染案件於實務上稽查困難的情況。
早期民眾主要透過電話陳情方式來通報空污事件,後續再由監控中心人員以電話通知稽查人員到場稽查,惟此類型污染稍縱即逝,稽查員到場時不易取證。因此桃園環保局於2014年起開始透過E化派遣方式提升稽查效率,讓陳情案發生地就近的稽查車組可以立即前往。因應近年物聯網技術提升,自2014年起導入各種科技裝置及軟體,以物聯網架構進行整合及強化,包含稽查員手持平板、E化派遣車定位系統、空氣品質感測器、氣象儀器、智慧空品平台、AI判煙系統等,來組織成物聯網平台(IoT Platform),用以強化工業區的空品治理策略。
AI判煙系統,稽查效率更加倍
「透過和環境部的合作,在我們桃園市的13個工業區跟兩處鄰近工業區的社區佈建1,000組的空氣品質感測器,讓我們對於空氣品質的監控跟掌握度有了顯著提升。此外,去年也導入了AI技術,監視器與感測器做AI判煙。」侯冠宇技士分享環保局透過智慧科技提升稽查效率。
環保局自2018年起陸續於轄內13處工業區、2處鄰近工業區社區及1處民眾陳情熱點布建1,000組空氣品質感測器,即時監控各區域內空氣品質變化情形,發現感測器監測數值或AI判煙系統異常可立即派員稽查,另透過主動分析感測器數據,可鑑別出污染熱區,縮小污染源追查範圍,提升稽查效率。
桃園市環保局統計2021年至2023年輔助稽查空污案件達3,319件,其中告發廠商137家、裁罰金額達新臺幣2,175.2萬元;藉由AI判煙系統告發1家、裁罰金額新臺幣16萬元;另統計15處空品感測器布建區域之空污陳情案件,自2021年起至2023年大幅下降約33%。此外,透過空品感測物聯網、AI判煙輔助系統及E化派遣系統,就近派遣人員至污染現場稽查,可大幅降低人員稽查車程,進而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監測準確率優化
「比方說若有大型車輛在感測器附近怠速,或是底下有人在吸菸的話,感測器可能馬上就會顯示告警數值,有時就無法確認當下的污染狀況是否是周遭工廠所排放,我們也需要人工追查污染來源。」侯冠宇技士分享感測器未來在稽查實務上仍有需要改善與精進之處。
空品感測器監測數據經常受鄰近之明顯污染源影響,如車輛怠速、餐飲油煙或人為吸菸所致,如經確認屬前述情形,將進行感測點位優化調整作業,滾動式檢討設置位置,期能發揮最大效用於追查可疑污染來源。AI影像辨識也常因水蒸氣或背景光影影響,導致煙柱判別易發生異常告警,而非實際有污染情形;因此系統所擷取的照片都會交由專業人員協助判讀,並將各類實際污染之樣態回饋予系統進行再次學習提升準確率,即可應用於污染主動示警及即時稽查作業。
遏止污染,打造移居城市
「在2022年9月期間,南桃園地區曾有發生不明異味事件,污染影響的範圍大概有楊梅、龍潭、中壢跟平鎮地區,我們當時就利用空品感測器的數據去做分析,來鎖定可疑的污染區域,鎖定可疑的污染區域之後,我們就利用空拍機蒐證,最終找到位在龍潭乳姑山區的污染源,這也歸功於利用科技工具才能找到污染源。空品治理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確保民眾還沒打電話陳情前,我們就預先把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的風險給降低。」張展銓技正藉由空氣污染事件案例,分享城市空氣品質治理的目的與願景。
因應AI科技及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相較於傳統稽查方式,透過科技及智慧治理方式已是主流趨勢,即時監控工業區各類環境品質數據,並自動進行演算及分析,化被動為主動,除可第一時間發現異常及污染情形外,可預期透過此方式,使各廠家發揮污染控管之自主管理機制,遏止污染物質之任意排放,亦能即時且有效解決民眾陳情污染問題,強化環境治理策略,可提高生活環境品質,打造宜業宜居的進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