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農業局『休閒桃園 有機可循』的兩大施政重點分別是有機農業和休閒農業,從生產端的有機農業到消費者端的休閒農業,透過兩者的整合後,推廣到消費者和一般民眾。」桃園市政府農業局休閒農業科李品穎科員與農務科吳炳賢約僱助理首先介紹桃園市政府農業局近年來推動農業輔導轉型的業務方向。
桃園市農業近年來面臨農村人口外移老化、法規宣導不足、休閒農業組織相對不健全、農地使用率低等問題。桃園市的農地面積多達4萬8,000公頃,且農作物種類繁多,非常適合發展休閒農業,因此桃園自2015年起全力推動休閒農業區劃設,並自2016年公告劃定第一個休閒農業區,藉由休閒農業區的劃定,促使一級農業結合二級加工與三級產品販售,創造附加新價值,讓農村生產者的收益增加、讓農村的產業升級,形成更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性商品,朝向農業六級產業化發展。同時也推動有機農業,結合在地特色農業作物,進行相關食農教育體驗課程規劃與設計,協助民眾增強食農教育概念之涵養提升。
有機栽培,友善環境
「相較於傳統噴灑農藥對環境較為不友善,有機栽培是不使用化學肥料等添加物,但相應的栽培成本高,除草和病蟲防治皆須耗費人力,因此市府會補助一些生產農機具等有機農業可用的資材,或是培養土、不造成環境污染的生物性農藥,去輔導農民讓他們願意從事有機農藥生產,讓環境變好。」農務科吳炳賢約僱助理分享市府近年來推動有機農業輔導的成果。
有機及友善農業推廣是桃園重要的政策,其中「安心食材」政策讓桃園的國中小學童每週食用3天在地有機蔬菜及1天產銷履歷蔬菜,更與在地農會合作將各區地方特色食材(蓮藕、茭白筍、韭菜、地瓜等)導入校園午餐中,達到地產地消,減少食物運送里程。另藉由推廣有機飲食教育,讓學生熟悉他們生長的土地,讓小朋友在學校裡吃到有機的食物,不僅僅是照顧孩童的健康,更是觀念的傳遞,透過孩子去影響家庭,重新看待飲食、農業生產與環境的問題。
休閒農業,樂活桃園
「發展休閒農業目的是讓一級的生產和二級加工品轉向更高階的行銷服務,促進農業的全面轉型,解決農村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也讓一些青年農民願意投入農業,使荒廢的農地活化。過程中藉由輔導師團隊陪伴輔導,市府也持續投入資源協助辦理休閒農業區的特色活動,吸引民眾走入這些休閒農業區。例如:觀音區蓮花園是我們第一個通過申請劃定的休閒農業區,每年的蓮花季吸引了許多民眾前往賞蓮,逐漸打響出『南白河,北觀音』的稱號。」休閒農業科李品穎科員分享桃園近年來推動休閒農業區設立的成果。
桃園市擁有4萬8,000公頃農地,稻米、蔬菜及畜牧產業都具生產規模,是供應北台灣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且具備地理位置、生態環境及交通等優勢,相當適合發展休閒農業。桃園農業以「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好永續發展為目標,休閒農業的發展可協助一級傳統農業產業轉型,增加農業產值及提升農民收益,亦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接觸農業及農村體驗,感受農村魅力。
農村活化 永續農業
「公部門推動政策輔助辦法的過程中,由於農友們長時間從事生產工作,往往對於行政作業流程不熟悉,我們會透過農會專人輔導與業務轉介,減輕農民朋友在行政文書上的作業。其實農民很多的業務也會跨到其它局處單位,就要協助農友們聯繫和整合。例如:農產加工品要考量到衛生局的食安法規範,或者農友因族群屬性而申請客家事務局、青年事務局、原住民族行政局等單位的補助計畫。」吳炳賢約僱助理也談到如何協助農民朋友減輕行政作業的負擔。
任何制度的推廣不可能從頭到尾都沒有遇到阻礙,「休閒桃園 有機可循」是跨領域的整合,包含自然、生活、社會、藝文、環境議題……透過食農與環境教育體驗活動之實行與傳遞,將食農教育經由在地農村產業、土地作物及人文等特色加以結合,進而達到在地農村社區健全人力支援連結模式,以及增加鄰近民眾與居民對於農村社區體驗活動之認同及參與,達到農村成長活化與產業傳承。此外,藉由休閒農業區推廣食農教育,讓一般民眾透過體驗活動,直接與農作物面對面接觸與認識,提升一般大眾對於食農教育的涵養,散播食農教育種子至各個角落,以達到在地農村之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