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城計畫的開發主體是交通部和桃園市政府,兩邊各有負責的工作區塊。而我們航空城工程處在組織編制上隸屬於桃園市政府工務局,屬於工程專業單位,負責的業務是整個航空城計畫區段徵收工程內的查估、工程規劃、設計及施工。」桃園市政府航空城工程處藍士堯副處長首先從航空城計畫與航工處的職責介紹起。
桃園市作為臺灣門戶城市,擁有桃園國際機場於國際物流運輸的優勢區位,同時也是亞太城市連結的核心戰略位置。桃園國際機場緊鄰臺北港,擁有龐大的海運腹地,並配備完整便捷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及機場捷運網絡系統。
因應第三跑道興建及周邊土地發展的需求,「桃園航空城計畫」透過都市計畫方式,重新調整機場周圍的土地使用,提升桃園國際機場的競爭力,促進桃園整體發展,並帶動臺灣產業轉型及國際化。
未來,「桃園航空城」將利用桃園國際機場優越之地理位置,結合捷運系統及新建計畫道路,引入機場關聯與支援產業,滿足商業及住宅的發展需求,並健全各項生活機能,打造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中心的新形態都市。
航空城工程處的工作內容包括開闢約197公里的計畫道路、新建多座跨河及跨高速公路橋梁、區段徵收整地、公園綠地闢建、滯洪工程、排水工程、污水工程及共同管道等事項。
極具挑戰性的任務
「困難的是,航空城開發計畫施工面積非常龐大,第一期面積約1,756公頃,工程經費逾500億,工期約8到9年,可以說是面積很大,工期卻很短。尤其又受到整體大環境缺工、缺料等因素影響,因而面臨諸多問題。」藍士堯副處長說明。
航空城不僅工區廣大、介面複雜,需高度協調,且工期短及人員不足。區域內又有散布各處的剔除區及保留區,以及大量管線遷移費時,工程施工必須確保居民的用水、用電、通訊、進出交通、排水及安全無虞。綜上所述,這項工程肩負國家開發的重任,可說挑戰艱難。
克服挑戰
「這麼大規模的開發面積,國內其實沒有任何營造廠能單獨承包如此大面積的開發工程。因此,當時我們在開發計畫案的設定上,就依照地形、河川、區隔或高速公路的位置等條件,將其分成十個標案。此外,我們也知道會面臨工人短缺的問題,所以有專案報請行政院把外籍勞工的比例提高,透過專案報核,可將比例拉高至40%,這我們在開工前就已經完成好準備工作。」藍士堯副處長表示,說明如何解決工區廣大、介面複雜及缺工問題。
而工區內的剔除區及保留區約300餘戶居民的生活基礎設施問題,航工處團隊也於施工前邀集各管線單位逐一協調,例如:台電、台水、中華電信及有線電視業者等,並將各個案件編號列管,逐一檢討設計及施工的進度,以確保民眾生活無虞。
工程規劃的遠見與智慧科技的應用
「在運用科技整合公共系統的部分,我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圖資系統的整合。我們從規劃設計的圖面、現場施工的測量到完工的成果,全都整合進圖資系統中,尤其是地下的管道線路完工後在地面上是看不出來的,這項工作雖是苦差事,但是對一座城市的長遠發展而言卻至關重要。」藍士堯副處長提到,市府近年來致力於3D-BIM應用於地下管線製圖上,將電力、電信幹管、自來水、瓦斯管、排水箱涵、污水管、路燈及共同管道進行整合,可清楚呈現地下管線分布狀態。以期未來維修管理上能更有效提升品質與效率,精準地下管線資料可說是建構智慧城市的基石。
「我們完工之後,會將工程及圖資交給養工處、區公所等維護單位。而且連建檔的資料格式,我們都是找未來要接管的單位確認好需求,事先建置好。到時完工後,除了交付實體建設外,還會連同地下管道的實測圖資一併提供給維護單位,這是負責任的工程團隊要做好的事。」藍士堯副處長自信地說。
綠色經濟與航空城願景
桃園市政府對航空城計畫之未來開發構想是以「綠色經濟版航空城」為基礎,並納入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工程設計上則導入「韌性防災」、「循環經濟」、「節能低碳」及「智慧城市」的概念與作法來進行整體性規劃,在規劃過程中亦考量了文化資產、自然生態及在地特色,盼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將綠色永續的思維融入整個航空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