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簡介
粒狀污染物是主要空氣污染物,其中PM2.5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營建工程於施作期間所產生的揚塵也是粒狀污染物主要來源之一,在許多特殊的區域,如交通要道、飛航區、人口居住的密集區,會因為使用需求,需要在維持原有設備運行的現況下同步進行工程施作,此時,揚塵所造成的粒狀污染物、所引起的健康危害及空氣污染、以及飛行安全的影響等等,就是必須要被特別關注及有效控制的議題。
桃園市作為國門之都,桃園機場更是代表國家面對國際形象的第一站,國內外往來旅客眾多,居高臨下之際,整體工程作業情形一覽無遺,因此,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創全國之先,自2023年1月起輔導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工程於高污染作業區域導入「AI施工揚塵智能灑水管理系統」示範建置,做為全臺第一個雙模式辨識污染且同步具備自動防制機制,是營建工程空氣污染防制智慧化的里程碑。2023年機場工程使用該系統,除成功解決開挖作業期間及車輛行駛帶來揚塵空氣污染問題外,同時也讓工程管理單位即時掌握施工污染問題及改善成果,並減少人力覆蓋防塵網及灑水車使用,此外將工程排水循環再利用作為灑水水源,採用太陽能發電作為AI感測器能源,使污染管理達到更便利,進一步提升環保效益,其大規模灑水有效控制污染範圍,確實改善施工過程之環境影響。
執行效益
(1)硬體設備重複使用,環境成本省更多
硬體設備包含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揚塵辨識、雲端控制管理系統、自動灑水設施、總控設備及5G網路傳輸等為主,以桃園機場第三航廈設置約1.5公頃範圍為例,建(移)置及維管費用經費約計160萬(包含感測器3組、1組CCTV辨識設備雙模組約25萬、遠端平台與控制維護費用每年約30萬、水線佈設800米19支灑水器、水塔3座約100萬及網路傳輸費約5萬),開發單位利用工地地形優勢,於開挖面上方建置700公尺環場組裝式自動化灑水設施,每30公尺處設置噴灑距離達半徑25公尺,共計設置19支灑水設備,噴灑面積能涵蓋近1.8公頃裸露區域。即使作業區域調整移動,設備皆可配合拆裝循環利用,免去耗費人力防塵網鋪設、水車(含水源及駕駛)及廢棄物產生處理費用,本案場施工期間整體減少至少約675萬元空污防制經費支出。
(2)AI科技雙模判污,智慧管理應變力
本系統可進行遠端控制以減少人體暴露於污染環境中,並於感測器偵測到粒狀污染物濃度超出預警值後1秒內,快速啟動灑水設備抑制揚塵,降低施工作業排放之PM2.5濃度,同時免去車輛執行灑水作業,避免額外排放之CO2、NOx、HC、PM等空氣污染物質,且自動灑水設備可依據粒狀污染物濃度情形調整灑水時間以減少用水量。
(3)「5省」經濟成本,「5減」環境永續
以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營建工程2年工期(工程面積17公頃)為例,使用這套系統可節省人力約3,000人次、水資源約60公噸、減少約94公噸碳排放量,以及衍生廢棄物清理費用之問題,設備資材可以100%重複再使用,達成減能、減碳、減氮、減塵、減廢之「5減」環境永續效益,讓營建工程於施作階段即兼顧綠能發展及淨零碳排,更因其省時、省電、省水、省錢、省人力「5省」經濟成本特性,以及有效保護勞工健康,讓企業願意透過公私協力模式積極投入,使職場安全提升,空氣品質再精進。